HOT LINE
iBeauty 專業美容資訊網 關於我們 會員登入 進入手機版

新聞熱話[專訪][業界活動][產品][儀器][新品推廣][抽獎禮品][醫學美容][中醫][營養][香薰][專業知識][按摩][課程][整形][星蹤][其他][美容][水療][減肥][健康][化妝][美甲及手足][美髮][美體][營運管理][展覽會][成分][學校 / 組織][其他]


美白產品致癌?
專家:機率相當低

夏天除了防曬黑,許多人更關心如何讓皮膚變得更白皙亮麗。現在市面上的美白產品眾多,但國外傳出美白產品的成分可能致癌,這是真的嗎?國外美白產品致癌的新聞,成分大致可分為3種:對苯二酚(Hydroquinone)、水銀(Mercury)、乙二氨四乙酸(EDTA)。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、長庚診所美容醫學中心副主任李美青指出,水銀、乙二氨四乙酸,都不得添加在美白產品中,「苯二酚是藥品成分,是處方用藥,一般人買不到。」李美青也補充,苯二酚對肝斑有幫助,但一旦停用會反彈。

台北醫學大學皮膚科主治醫師、美容醫學中心主任張宜菁指出,雖然有老鼠實驗發現,高濃度的對苯二酚有增加癌症的風險,但對人類的癌症風險仍無法證實,對苯二酚藥膏,在台灣與美國等地是醫師處方用藥。使用對苯二酚藥膏要照醫師指示,塗藥的部位比較容易曬傷,必須做好防曬,因此建議民眾在夜間使用。

(節錄自:中時電子報 19/7/2019)

10歲女孩每日用名牌護膚品抗衰老
皮膚科醫生:易堵塞毛孔發炎

雖然眾所周知抗衰老要及早開始,但內地居然有女生10歲便開始使用抗老產品!自稱小紅書「最小美妝博主」的「鈺瑩小主」,近日數次分享自己的化妝及護膚心得,較令人驚訝的是,僅10歲的小妹妹居然開始使用名牌護膚品抗衰老。

小紅書博主「鈺瑩小主」是由兩姊妹共同經營的,姐姐12歲,妹妹10歲。而妹妹在上月開始分享使用抗衰老產品的感受,並分享使用心得,呼籲大家護膚要從小開始,否則「以後老得很快的」。近日,她又分享自己使用抗衰老精華後皮膚敏感、面部紅腫,於是轉用另一名牌護膚品神仙水。TOPick曾訪問註冊皮膚專科醫生林嘉雯,林醫生指,如年輕肌膚誤用貴價、成熟皮膚使用的護膚產品,或會令皮膚負擔過度,不單沒有幫助,反而堵塞毛孔,可引致毛囊發炎。

(節錄自:TOPick 17/7/2019)

剪指甲教學網上熱傳
專家提醒:剪太密易致甲溝炎

指甲過長容易藏污納垢,然而剪指甲技巧卻非人人通曉。近日社交媒體上流傳一張海報圖片,據稱攝於日本一診所之內,當中教授了剪腳趾甲的「正確方法」。海報內容指剪腳趾甲時,應預留約1mm左右白邊而不應「貼肉」,而且末端位置亦應剪成稍為「起角」之四方形;剪成三角形、貼肉剪成圓邊或剪得太短都是錯誤做法。海報又稱,如以錯誤方法剪腳趾甲,腳趾甲在生長時就有可能插入兩側肉裡,引發「陷入甲」或「彎曲甲」,兩者都可能傷到腳趾皮肉。

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接受訪問時認為上述指趾甲教學正確無誤;剪趾甲時如果剪得太「貼肉」,的確有機會引發「倒生甲」問題,趾甲插入腳趾兩側皮肉導致損傷發炎,亦即「甲溝炎」。陳醫生續指,如患甲溝炎會導致腳趾痛楚,甚至因疼痛影響行走,一般會以內服抗生素配合抗生素藥膏治療。極端情況下,甲溝炎病患因有可能因傷口受感染,導致細菌入血而需作截肢處理。上述海報教學針對腳趾而設,陳醫生強調手指甲處理方法其實與腳甲並無二致,只不過因構造問題,甲溝炎於腳趾發生的機會較手指為高。另一方面,陳醫生亦指甲溝炎患者以過份注重指甲清潔者居多,提醒剪指甲次數並非越多越好,「如果太過注重指甲清潔,一見有『白邊』就立即剪走,反而容易因為剪得太貼而患上甲溝炎。」

(節錄自:晴報 2/7/2019)

洗手液含致敏成分嚴重可致皮膚炎

消委會檢測35款洗手液,發現多款洗手液含有可致敏防腐劑、游離甲醛、甲醇,甚至酸鹼度屬強酸性,當中只有11款洗手液完全沒有驗出致敏物質。消委會指出,35款洗手液中,有13款洗手液被檢出可致敏防腐劑CMIT及/或MIT,其中3款更超出歐盟標準,或同時超出內地及歐盟標準;消委會表示,含CMIT及/或MIT的洗手液有可能導致手部皮膚出現痕癢不適,甚至令人患上手部皮膚炎。除防腐劑之外,另有5款洗手液被驗出游離甲醛,以及5款洗手液含抗菌劑PCMX,雖然全部未有超出歐盟及內地標準,但亦可能令部分人士產生皮膚過敏反應。另外,有6款洗手液被驗出甲醇,全部未有超出歐盟的標準,但皮膚若接觸濃度高的甲醇溶液可能會刺激皮膚。

消委會指,是次檢測中有4款洗手液中的酸鹼度屬強酸性。而香港醫學會會董及皮膚科醫生陳厚毅就提醒,若洗手液的酸鹼值過分極端(如過酸或過鹼),有機會刺激皮膚。對手部皮膚較幼嫩的人士而言(如幼童),重複及長時間接觸強酸或強鹼物質,可能刺激皮膚的機會較高。

(節錄自:TOPick 15/7/2019)

隔夜飯熱量大減30卡
含抗性澱粉降大腸癌風險

上班一族想慳錢,大多會選擇帶隔夜飯。雖然隔夜飯看似不健康,但其實隔夜飯含抗性澱粉,不但熱量較低有助減肥,甚至可改善腸道健康,降低大腸癌風險,好處多多。Nutri Life營養顧問中心註冊營養師謝詠瑩表示,抗性澱粉(Resistant Starch)是一種難消化的澱粉,在小腸中不能被酶解,但在人的腸胃道結腸中可以被細菌消化。於2015年曾有一份斯里蘭卡的研究指出,在白飯中加入1茶匙椰子油,並將白飯放入雪櫃12小時,可以改變白飯的澱粉結構,製造出抗性澱粉,從而減低白飯熱量。「每一種米的效果都不同,平均可以將熱量減10-15%,即約20-30卡路里。」而且由於翻熱後也不會破壞當中的抗性澱粉,因此進食「翻叮」的隔夜飯仍能減少卡路里。

除白飯外,薯仔和蕃薯加熱後放入雪櫃亦能產生抗性澱粉,而豆類、全麥意粉、糙米飯、生香蕉亦含有天然抗性澱粉。不過要留意進食抗性澱粉不等於減肥在望,謝詠瑩指曾有人體研究顯示,若果一餐中的抗性澱粉分量較多,人會自動進食更多的食物,因此較難減低整體熱量吸收。所以進食抗性澱粉減肥,控制進食分量仍十分重要,「要自行決定是否值得花這個功夫。」

此外,進食隔夜飯還有促腸道健康的好處,有機會降低患大腸癌的風險。謝詠瑩指抗性澱粉是一種益生元,可幫助大腸中的益生菌繁殖,「益生菌增多自然腸道健康,可以幫助排便,有可能降低患大腸癌機會。」長期食隔夜飯雖然沒有壞處,但消化能力較差或經常痛胃的人士進食抗性澱粉容易造成腸胃不適。同時她又提醒,「食隔夜飯時要留意食物安全,緊記用乾淨的碗碟及密封的容器去儲存,並且3日內食用。」

(節錄自:晴報 19/7/2019)